
作者: 比爾 伯納德( Bill Bernard)
譯者: 謝東紫
商周出版
學校沒教的十件事,英文名字叫做-
Life is not fair,真正的中文意思是說生活是不公平的,這也是在所謂人生歷練中有過一段時間的磨練才能真正體會出來的。這樣的說法不僅僅是在學校裡、與上班的同事間、甚至對於自己的家人而言,很多事情都會讓你覺得不公平。 但是人生就是這樣,當你哇哇落地後,就必須要面對這樣的人生。 在學校裡老師只要求你的作業要做,考試要考好,升學可以讀到名氣不錯的學校,很少有老師會教導學生怎樣去面對他未來人生的不公平。這都是每個人以自己的角色定位去要求別人應該要怎麼做而別人必須要怎麼做,這是不對的。一開始作者也昰用這樣的方式去對待他那高中生的兒子,認為他的反應行為都是所謂的青少年時期會有的現象,就像一般的父母責備沒禮貌的小孩:你怎麼會這樣跟大人講話? 你考試成績怎麼退步了? 並沒有真正去了解在他的生活中有了什麼困擾,為什麼他會這樣? 作者也發現這樣對待小孩的方式是不對的, 開始有了思考的行為. 而他真正的動力只在於他希望能好好教育他的下一代.,而他也發現這並不是他的家庭才會有的現象。
教育對一個人來說很重要, 良好的教育也會孕育出良好的下一代, 那要如何做出良好的教育,就必須要懂得思考。我想教育對現在所有身為家長、當別人家兒女的很重要。 在台灣幾乎都是雙薪家庭,都把教育的責任推給學校、補習班,每天固定給小孩零用錢,讓他們自己去處理自己的早午餐。當子女犯錯,總是推託:學校老師沒教嗎?為什麼別的同學不會這樣,而你會這樣? 現在當家長的很少以所謂的以身作則去教育小孩,甚至一個禮拜見到小孩的時間加起來還不到一天。他們只想到努力賺錢給小孩吃好的、讀好的、住好的,就是好的教育。
作者很用心,他希望這本書最好是讓父母親跟小孩一起看,讓平常很少有互動的家庭,可以因為這本書能夠更了解彼此的想法。書裡講了十件他覺得很重要的觀念,但是在你要去閱讀他所謂的觀念時,也在前言提到了讀這本書前比需要有的心態.。
第一:認清你所在的世界
第二:學著去思考
第三:學會並執行逆向思考
認清現在的環境,你所生長的環境,並且找到你自己在這個世界的定位,當你是個國中生,你是老師的學生,爸媽的兒女,班上的同學,而你的定位在哪?如果你昰個某某上司的職員,某某孩子的爸媽,那你的定位又在哪?知道定位之後,就要去思考,練習思考事物的關連性. 如果我是我的老師,我會希望身為學生的我該怎麼做,如果我是我的爸媽又會希望身為子女的我應該怎麼做。很多時候,站在別人的立場思考一下。
如果我做{那件事},那麼{這件事}就可能會發生. 如果我想要實現{這件事},那麼,當我完成{那件事}之後,我成功的機率會最大.
在我五專畢業後,我開始找工作,找一份可以讓我負擔畢業後的就學貸款又可以拿錢回家分擔家計的工作。我知道目前的狀況,也了解我必須要有的薪資,所以就跟著我姊北上新竹,到竹科上班。 在那邊幾乎是以健康換取薪水,每天承受精神壓迫,但是薪水夠我的開銷甚至還能存錢。 我有了想要升學的想法,我知道升學要面臨考試壓力,而我想要讀的科系跟我之前專科念的完全不相干,所以我只能利用空閒的時間唸書。我的班是四二輪制,考試剛好遇到我輪大夜班,而我總是利用休息時間,別人在補眠我在唸書。 我一心只想著,只要我肯唸一定可以考上學校。 我花了快兩年的時間去準備考試, 上網download考古題, 跟一樣在唸設計學校的同學借當初她考試念的書。 一直到快考試的時候我還有想放棄的念頭, 但是我想想不一定要唸很好的學校,只要可以讀我想念的科系就好了(這個時候我是有點喪失信心)。
沒想到,我真的考到了,而且還是考到國立學校。 當初要離職,公司的人挽留我,有人說女生念那麼高幹麻、也有人說唸技術學院還不如去念大學還比較好聽;也有人鼓勵我說:人就是要懂得去學習,只要是自己喜歡的事那都是一件好事(他是一個好人,以前在公司上班常受到他的照顧)。 我的家人知道我要去唸書也是有很多說法,我媽媽感嘆她只唸到小學,書讀得不多出去工作都比不上別人,所以知道我要去唸書很開心,也鼓勵我一定要去讀到畢業(她知道我身體不好)。 至於我爸爸聽到我要念書,他說女生念那麼高到最後嫁人還不是別人的,可是卻又到處跟別人驕傲的説:我女兒考到國立學校喔!我很慶幸,我出生的時候跟父母互動比較多,常常也是他們的拉圾桶,常聽他們抱怨說跟誰怎樣,所以我們很能了解彼此。
這是我知道我的定位,我喜歡做什麼、我的目標,當我下定決心前也經過很多的思考。這是要掙扎的,因為辭掉新竹的工作,我如果去打工(半工半讀),每個月的收入將會減少一半,甚至更少,而我還是決定要繼續升學,我會有這樣的決定多半都來自我母親對我的影響,他常常跟我講很多他遇到所有不公平的事,但我母親是個善良的人,他後來總是會補上一句:我們不要去怨別人,這也是他們為了生活必須要自私一點。想要再這個社會立足一定要有自己的能力,認清一些社會上的現實面。 真的人是現實的,很多事你都是會覺得為什麼會是這樣,但是反向來思考,知道人就是自私的,但也會遇到不自私的人,我想那就是我人生中的貴人。在外面工作,每一個花錢顧用你的老闆也是自私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員工能做到更多事,最好是五項全能,希望你會做分內工作,還要幫她做其他事。
天下真的是沒有白吃的午餐,從來沒有那種公司願意請一個不太會做事又不成長的職員,這根本是花費公司資源。 當然我們為了要填飽肚子就一定要有所付出., 而我們要怎麼付出才是對方所需要的,那就要先認清這個世界,認清你生活的環境,然後再去思考當我這樣做,他們會有怎樣的反應。 那如果我這樣做,他們又會有怎樣的反應。 當然的,當你多做了,也許你的上司沒有什麼反應,反而覺得本來就是要這樣,也不用想太多了,因為這就是在這個世界上的不公平(除非你在公司有人脈)。你加班留下趕工,老闆覺得我付你薪水本來就是要這樣做,但是有些職員不需加班,只要常常說話讓老闆開心,甚至還會去哪玩專程買名產給老闆,而老闆卻很開心能有他這樣的員工認為他很認真,那你就知道你的環境是什麼了,也知道你應該付出的昰什麼(如果你很想要這份工作的話)。
不光是工作,很多事也都是相同的道理。一樣在班上讀書的同學,為什麼他的考試成績那麼高。每個人一樣都有24小時,幾乎是一樣的休息時間,甚至有的人更少,那為什麼他們成績那麼好。換個角度想一想,是不是我們念書的方式不對,也許他天生就那麼會念書,這樣是不是自己就要花更多時間在唸書上,找出自己一套唸書的方式。 也許有些人就是有那種天份,這在電視上也經常看到新聞在報導的那些天才兒童,如果他日後不努力是不是也跟一般人一樣。人沒有十全十美,找出自己的方式才是比較重要的。很多甜頭都必須是有所付出才能得到的,要記得在對的時候做對的事。
要怎樣在對的時候去做對的事,當你要先知道你的定位在哪?什麼是你有興趣的,什麼是你討厭的。就我當初要升學的事來說好了,我本來是讀應用外語系畢業,看我其他專科同學幾乎都就業、不然就是繼續唸應用外語的二技部,但是那不是我想要的。 我喜歡畫畫,做海報佈置,喜歡那種完成自己的作品後的成就感。所以,在我還在新竹上班的時候,我都會上網查詢相關科系考試時間,下載考古題、詢問考過設計科系的同學,我也開始讓自己能夠是準備好的狀態。對我來說,這應該是從零開始,畢竟這是我從未接觸過的。
開學了,我麻煩以前的學長幫我找了一份便利商店的工讀機會。我當時的認知認為把功課顧好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工讀的薪水不多可以接受,生活上的開銷盡量使用在新竹工作存下來的錢(那也是為了唸書所存下來的錢)。 在那邊上班沒多久,我開始知道店舖有活動都要佈置,店長總是要為了佈置的事情煩惱,而剛好我喜歡佈置。 這時候我知道這件事對我來說是一個機會,可以讓我練習設計儘管只是活動佈置,也是我喜歡做的事。 所以我對店長毛逐自薦說:我喜歡佈置,下次有活動可以讓我試試嗎?第一次的佈置是聖誕節佈置,當時推出熊公仔的活動,我利用保麗龍做成雪山的樣子,把熊公仔放上去。當時看到這個佈置的人都說好厲害,聽到時尾巴都快翹起來了。 不過,我想店長應該比我更高興,一下子就跟別家店長說:這是我們家妹妹(因為我是裡面年紀最小的)做的!她很驕傲她可以有這樣的店員,甚至到後我們變成朋友,當然對於當初推薦我來這間店的學長也不會丟他的臉(因為他真的很愛面子)。因為我知道佈置是我的強項,而我也把握住機會了,所以也讓我得到除了工作以外的成就感。